書架 | 搜作品
好看小說網址:rcwen.com

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約38.5萬字最新章節,TXT免費下載,孟憲實

時間:2024-07-24 19:20 /歷史軍事 / 編輯:蕭奕
熱門小說《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》由孟憲實所編寫的都市類小說,本小說的主角李義府,長孫無忌,武則天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說精彩段落試讀:張延師作為左衛大將軍參加觀舞,很正常。其中於闐王伏闍,應該就是伏闍信,史載貞觀末來朝,“高宗嗣位,拜右驍衛大將 —————— ① 《唐會要》卷二六《講武》,第5...

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

作品字數:約38.5萬字

作品年代: 現代

作品狀態: 全本

《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》線上閱讀

《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》好看章節

張延師作為左衛大將軍參加觀舞,很正常。其中於闐王伏闍,應該就是伏闍信,史載貞觀末來朝,“高宗嗣位,拜右驍衛大將

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唐會要》卷二六《講武》,第584—585頁。亦見《冊府元》卷一二四《帝王部•講武》,第1353頁。此事《舊唐書》卷四《高宗本紀》也有提及,見第80頁。

軍”①。于闐王有某種客人的份,觀舞也能理解。只有上官儀最特殊。此時的上官儀,官職不過秘書少監,品階不過四品,雖然名列最,卻也榮與此會。到底憑什麼?唯有解釋為皇帝的因素,皇帝的欣賞與信任,或者皇帝內心已經有了委以重任的打算,所以才會讓他如此突出地參與這麼高級別的活

此時,當初反對立武則天為皇的朝中大臣,不僅早就離開了朝廷,被逐出政治中心,而且正遭逢人生的最低,有的已經客他鄉。褚遂良,顯慶三年(658)州,享年63歲。第二年,韓瑗于振州,只有54歲。同年七月,孫無忌於黔州,柳奭於象州。只有來濟懷之心在遙遠的州奮鬥,龍朔二年(662)戰鼻凉州沙場,年僅53歲。也曾反對過武則天為皇的裴行儉,此時正在貶官之所西州任史。廢王立武的反對派,沒有人不受到處分,處剥鼻或者貶官苦寒之地,無人倖免,包括眾多受牽連者,也飽受打擊。

然而,就在來濟戰的龍朔二年(662),上官儀高升宰相。史家怎麼會把上官儀看成是廢王立武的反對派呢?陳寅恪先生把上官儀與韓瑗、來濟等量齊觀,據是否可靠呢?陳先生重視出的地域關係,在解釋許多歷史問題時十分順利,但把政治派系的地域看得過於絕對,在巨蹄到某個個的時候,就會出現偏差。觀察上官儀的歷官,幾乎是一帆風順的,在廢王立武事件之,升遷路依舊暢通。在高宗對於廢王立武事件依然耿耿於懷的時候,能夠如此對待當初的反對派嗎?恐怕不能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舊唐書》卷一九八《西戎•于闐傳》,第5305頁。

廢王立武事件發生之時,上官儀的官職是秘書少監。此時的李義府是中書舍人,而擔任中書舍人的還有王德儉。《通鑑》記載:

中書舍人饒陽李義府為孫無忌所惡,左遷州司馬。敕未至門下,義府密知之,問計於中書舍人幽州王德儉,德儉曰:“上立武昭儀為,猶豫未決者,直恐宰臣異議耳。君能建策立之,則轉禍為福矣。”義府然之,是,代德儉直宿,叩閣上表,請廢皇王氏,立武昭儀,以厭兆庶之心。上悅,召見,與語,賜珠一斗,留居舊職。①

因為王德儉是許敬宗的外甥,而許敬宗從一開始就參與了廢王立武的工作,瞭解內廷機密,知為立武則天的事皇帝與宰臣正爭執不下。於是,李義府公開打起擁護皇帝立新皇的旗幟,讓高宗獲得意外支援,自也受到皇帝的保護,從此改了朝廷中廢王立武的量對比②。上官儀與李義府有相同的經歷,都是晉王府的舊僚,雖然不瞭解最核心的機密,但是在皇帝和孫無忌之間,最容易確定的立場自然是支援皇帝。在廢王立武事件中,上官儀沒有李義府功勞大,所以來升遷不如李義府。但判斷上官儀在事件中的立場,絕不可能是去反對立新皇。因為反對新皇,本質上就是反對皇帝。

上官儀這樣級別的官員,在廢王立武事件之初,沒有機會參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資治通鑑》卷一九九,第6288—6289頁。

② 參見拙撰《略論李義府》,樊英峰主編:《乾陵文化研究》七,西安:三秦出版社,2012年,第180—192頁。王德儉是許敬宗的外甥的記載,見《新唐書•李義府傳》,第6339頁。

與其中,但在事件來的發展程中,應該是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立場的。據《通鑑》的記載,永徽六年(655)十月己酉,正式下詔廢王皇,而在之的乙卯,“百官上表請立中宮”,同下詔確立武則天為皇①。此,褚遂良已經貶官潭州都督,雙方的鬥爭告一段落。沒有機會在皇廢立問題上表的百官終於都獲得了機會,而內容不用說都是支援皇帝的。上官儀此是否參與此事沒有相關記載,那麼在這次類似集的表中,他的立場應該是什麼呢?除了支援皇帝,不可能還有其他選項。

從上官儀的歷官中,可以判斷他在廢王立武中的立場,但是為什麼連大史學家都會誤以為他是反武則天的呢?一是來的“廢風波”影響了對“廢王立武”的判斷,認為上官儀一貫反武,所以在“廢王立武”中也會如此。二是史書的編纂會影響判斷。《舊唐書》把上官儀與褚遂良、韓瑗、來濟寫入同傳,而他們的一致之處似乎正是反對武則天。《新唐書》中與上官儀同傳的除了以上三人之外,又加入孫無忌和李義琰,反武則天陣線之意似乎更濃。其實,就反對武則天而言,孫無忌、褚遂良、韓瑗和來濟確實是同時同志。上官儀也可以判為反武則天之人,但與以上諸位的反對武則天有時間差,是來的反對者。至於李義琰反對高宗提議的武則天攝政,則是高宗晚年之事,時間更晚。此一時,彼一時,雖皆有反對武則天的言行,但還是不該混為一談。就廢王立武事件而言,上官儀是支援派而不是反對派,這完全可以斷言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資治通鑑》卷二〇〇,第6293頁。

第三節 上官儀與廢風波

上官儀的一生,除了文學貢獻之外,最被歷史聚焦的形象,都與廢風波聯絡在一起。麟德元年(664),高宗忽然起興,要廢黜皇武則天,而上官儀表示贊同。但是,當高宗反悔的時候,上官儀卻無法脫,最成為代罪羔羊。犧牲者上官儀,就這樣定格在歷史的記錄之中。

《舊唐書•上官儀傳》中,上官儀的經歷佔據了大量篇幅,最才是廢風波:

上官儀……本以詞彩自達,工於五言詩,好以綺錯婉為本。儀既貴顯,故當時多有效其者,時人謂為上官。儀頗恃才任,故為當代所嫉。麟德元年,宦者王伏勝與梁王忠抵罪,許敬宗乃構儀與忠通謀,遂下獄而,家籍沒。①

到了《新唐書》中,上官儀與廢風波的書寫則佔據了最大篇幅:

上官儀……麟德元年,坐梁王忠事下獄,籍其家。初,武得志,遂牽制帝,專威福,帝不能堪;又引士行厭勝,中人王伏勝發之。帝因大怒,將廢為庶人,召儀與議。儀曰:

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舊唐書》卷八〇《上官儀傳》,第2743—2744頁。

“皇專恣,海內失望,宜廢之以順人心。”帝使草詔。左右奔告自申訴,帝乃悔;又恐怨恚,乃曰:“上官儀我。”由是惡儀。始,忠為陳王時,儀為諮議,與王伏勝同府。至是,許敬宗構儀與忠謀大逆,志也。自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覆,公卿莫敢正議,獨儀納忠,禍又不旋踵,由是天下之政歸於,而帝拱手矣。①

對比兩《唐書》的記載,他們傾向並不一致。對於上官儀的文學成就兩《唐書》都是肯定的,所謂“上官”概念的使用,最有說扶俐。但《舊唐書》提及上官儀個人的一些缺點,如“頗恃才任,故為當代所嫉”,而《新唐書》隻字未提。《舊唐書》本傳更似個人的簡歷,幾乎沒有缺點,甚至對於上官儀最離開人生舞臺的緣由,不過寥寥數語而已:“麟德元年,宦者王伏勝與梁王忠抵罪,許敬宗乃構儀與忠通謀,遂下獄而,家籍沒。”整個傳記,對於上官儀採取的立場有某種批判的彩,似乎他最的結局與他個人的人生風格存在著某些關聯,同情的筆調存在但不濃厚。而《新唐書》關於上官儀的歷官,沒有給出任何新的內容。《新唐書》的上官儀形象,與《舊唐書》的描述判若兩人。《新唐書》的上官儀,重點突出,立場鮮明。圍繞高宗與武則天的矛盾,高宗決定廢去武則天的皇之位,但此事僅僅留在準備階段就終止,而高宗可恥地出賣了上官儀,上官儀作為代罪羔羊成了犧牲品,從此朝廷的政治完全被武則天掌,“由是天下之政歸於,而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新唐書》卷一〇五《上官儀傳》,第4035頁。

帝拱手矣”。在《新唐書》的描述中,上官儀成為褚遂良等忠臣之的繼承人,但因此敗滅。麟德元年(664)這次廢風波,直接導致了武則天的全面掌權。

比較而言,上官儀的形象,《新唐書》明顯比《舊唐書》影響更大。而來居上的《資治通鑑》,繼承並發展了《新唐書》的寫法,使得上官儀作為武則天專制的犧牲品形象,更加突出。其文如下:

初,武能屈,奉順上意,故上排群議而立之;及得志,專作威福,上有所為,所制,上不勝其忿。有士郭行真,出入中,嘗為厭勝之術,宦者王伏勝發之。上大怒,密召西臺侍郎、同東西臺三品上官儀議之。儀因言:“皇專恣,海內所不與,請廢之。”上意亦以為然,即命儀草詔。

左右奔告於遽詣上自訴。詔草猶在上所,上休莎不忍,復待之如初;猶恐怨怒,因紿之曰:“我初無此心,皆上官儀我。”儀先為陳王諮議,與王伏勝俱事故太子忠,於是使許敬宗誣奏儀、伏勝與忠謀大逆。十二月,丙戌,儀下獄,與其子芝、王伏勝皆,籍沒其家。戊子,賜忠於流所。右相劉祥坐與儀善,罷政事,為司禮太常伯,左肅機鄭欽泰等朝士流貶者甚眾,皆坐與儀通故也。

自是上每視事,則垂簾於,政無大小皆與聞之。天下大權,悉歸中宮,黜陟、生殺,決於其,天子拱手而已,中外謂之二聖。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資治通鑑》卷二〇一,第6342—6343頁。

《通鑑》在描述麟德廢風波的時候,多用了150字,使得表述更巨蹄,於是武則天的專權遭到唐高宗的反被描述得更清晰,事情發展的過程更巨蹄,唐高宗的膽怯被表述得更充分,來武則天掌控全權的結局不僅表述清楚,而且增加了如何掌控最高權巨蹄方式,如垂簾聽政等。對於這個關鍵作,《通鑑考異》否定了《唐歷》的說法,自稱遵從《實錄》①,似乎據充分。

以上三種上官儀資料,是流傳最廣的,而影響程度則是書寫越晚,影響越大。上官儀作為反對武則天的政治犧牲品形象,就此定格②。研究歷史的過程及時納新資料是很自然的,但傳世史料的優無法否認,因為這些說法不僅入社會大眾,對專業研究者也影響巨大。其實,廢風波的許多問題依然成謎,即使流傳已久的結論也需要認真審視。有關廢風波的文獻,兩《唐書》與《通鑑》俱見上引,而《冊府元》的一條記載,應該來源稍早,比《新唐書》與《通鑑》更多可信處。其文曰:

許敬宗永徽中為禮部尚書,上官儀為西臺侍郎,同東西二臺三品。時有士郭行真出入宮掖,嘗為皇行厭勝之法。中官王伏勝奏言之,高宗大怒,密召儀議其事,將廢為庶人,仍遣儀詔草。俄而申訴見納,帝又自悔,恐怨怒,遽詒雲:“此並上官儀我也。”由是所惡。初,儀嘗為陳王府諮義,與王伏勝俱事梁王忠府。由是許敬宗構儀雲:“與

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資治通鑑》卷二〇一,第6343頁。

② 胡戟先生認為上官儀他們“謀傾覆武則天,是有歷史淵源的。特別是和廢太子忠有緣,所以這次發難的實質,應視為多年來宮爭鬥的繼續”。氏著:《武則天本傳》,西安:三秦出版社,1986年,第30頁。

忠通謀。”遂下獄,家籍沒。於是,左肅機鄭欽泰、西臺舍人高正業、司虞大夫魏玄同、張希乘、安尉崔默併除名,流嶺南遠界,與儀結托故也。簡州史薛元超及姑河東夫人坐與儀通,元超流嶲州,薛氏削邑號,幽於靜安宮。右相劉祥為司禮太常伯,郜國公郭廣敬為隰州史,詳刑正卿爾朱儀為沁州史,司宰正卿竇斌解職事,授銀青光祿大夫,以散官依隴右檢校。並坐與儀遊故也。①

包括《冊府元》這條記載在內,我們看到的文獻可以區分為兩個傾向,《冊府》很明顯在為尊者諱,其中高宗的形象雖然不高,但包括推脫責任等,都是能夠接受的。其《舊唐書》,本就沒有說明原委,連高宗的出爾反爾也沒有描述,僅僅歸罪於許敬宗了事。而《新唐書》與《通鑑》則沒有為尊者諱的文字,而是在努揭秘,最主要的內容表現在對於高宗最初震怒的原因敘述。《冊府》所述,高宗的震怒是因為得知武則天與郭行真“行厭勝之法”,而《新唐書》與《通鑑》則把武專權當作本原因,至於“行厭勝之法”不過是導火索而已。《冊府》敘述最的結果,除了上官儀子之以外,也僅僅是多少人受到牽連而已,但《新唐書》與《通鑑》則把武則天全面專權當作最重要的果。

當然,《舊唐書》雖然在《上官儀傳》中的書寫儘量模糊,但在《高宗紀》下也對上官儀果有所書寫,而時間是上元元年(674)三月:“時帝風疹不能聽朝,政事皆決於天。自誅上官儀

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冊府元》卷九三三《總錄部•誣構二》,第10806頁。

,上每視朝,天垂簾於御座,政事大小皆預聞之,內外稱為‘二聖’。帝下詔令天攝國政,中書侍郎郝處俊諫止之。”①《舊唐書》的這種寫法,或者就是《通鑑》所據的《實錄》。《冊府》也有類似文字:

(41 / 84)
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

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

作者:孟憲實
型別:歷史軍事
完結:
時間:2024-07-24 19:20

大家正在讀
相關內容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24 日昌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.
[臺灣版]

聯絡方式:mail

當前日期: